2018年3月27日 星期二
三十坪菜園森林生態小說(十九)
佛教的教主釋迦牟尼佛在兩千六百年前,就可以把我們現在科學所研究出來的理論,還有發現這個物質是沒有的,佛陀在兩千六百年前就在講這些了,所以我書看那麼多,我看到這本唯識學,我就完全相信了,從那時候,我就完全接受佛教,信仰了它。
所以佛教在一般人來講,跟我過去的理解應該是一樣的,佛教是一種迷信,佛教只是死掉的人在做一種儀式這樣而已,要不然就是看到滿街像乞丐一樣的出家人,在那裡托缽化緣,所以我們太多人不了解佛教真正的內涵,它是很有科學的,所以現在的科學要研究整個的宇宙,都還不及佛教恆河沙數的一粒沙。
佛教講無邊無際盡虛空界,要不然就是恆河沙數,所以佛教的數學觀,我們現在人類的電腦都沒辦法做出來計算,所以我的人生過得一蹋糊塗,老是在生死輪迴醉生夢死,迷濛的人生,是我們大多數人的寫照,我們就是因為看不清生活的真相,所以我們老是在人我是非裡,或是在我們的生活日子裡,為了前途,為了未來,一直都找不到正確的方向,而我們如果從佛教著手下去了解整個生活的目的跟意義之後,我們可能就會比較清楚了,原來日子是這樣平淡無奇的。
我們只要把我們該做的事做好,不管是做工,當水泥工人砌磚頭,砌磚頭的時候就是認真的把磚頭砌好,我們掃地的時候,就是老老實實把地掃乾淨,做菜煮飯喝茶聊天,我們就把菜做好,飯煮好,我們聊天就不要聊一些是是非非的雜話。我發覺我們東方人很喜歡講話,但是所講的話有太多都是雜話,雜話講太多,聽太多,人就會不清淨,人不清淨,思考判斷能力就會有落差,我們的思考能力沒有辦法集中專注在一件事上,好好地工作,或是做任何事情,心就會散漫,散漫的心一定會使人懶散,不莊重,整個不好的情況都會因為這些的情況,而一直循環下去。
所以我的情況就是這樣子醉生夢死,迷迷糊糊,糊里糊塗在過我的人生,而我沒有信仰佛教之前,以為迷迷糊糊,糊里糊塗努力地過日子,還自認為很認真,很打拼。這個就是佛教講的無明造作,我們心中有太多的無明,所以看很多事情沒有辦法明明白白,清清楚楚,了了分明,而佛教跟科學家一樣,他們都很講究事實,是就是,不是的就不會亂講話,所以我們人活在雜染的生活環境裡,就是雜話太多了,得不到清淨,所以生活會一再地感覺到很疲憊,很累,因為我們沒有辦法像出家人一樣,他們時時刻刻在修身口意,讓身體不造作,讓口不多話,讓意念不亂紛飛,所以我接觸佛教,我覺得佛教遣詞用字怎麼都這麼實際契入人心。
其實我接觸佛教也不是那麼順利,我從小就有一個出家的大姊,她是我養姊姊的大姊,所以我們也都把她當作親人一樣看待,我從小到現在,看她已經是九十幾歲的出家比丘尼,我去找她仍然叫她大姊,我從來都沒有叫過她一聲師父,她也從來沒有跟我說過一句佛法,她看到我,就像大姊在念小弟一樣,她會叫我幫她做這個,幫她做那個,我只知道我這個出家姊姊很愛念我,很愛管我,所以我對出家師父的印象,就像我對我出家姊姊的了解這樣而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