簡單的生活,就是自己農田裡採收的番石榴葉,摘起它的葉芯回家和茶葉一起沖泡,或是獨自泡番石榴葉茶,也很好喝。
最重要的是我們自己種的天然蔬果,採收它下來煮來吃,我們的身體都可以感受到有一股很舒服的能量,一直在淨化我們的身體,這種純淨無污染的食物,為什麼會有這麼強的能量?這要從我田裡面,森林裡的農田談起。
我們小時候,在家鄉屏東的長治繁昌村,我們在那裡世代務農。我記得以前小時候,最愛被指派的一項工作,就是去田裡照顧灌溉水,台語叫"撥水"。那時候我們要跑去大圳的源頭,把水引到我們的灌溉水溝,這灌溉水溝沿途有很多農田,有些的農夫他也想要在這個時間灌溉,我們這灌溉的水溝水量大的話,就有幾個人試著去分配水源,當然如果沒有人分配水源,我們的人要灌溉水源,本來幾個小時或是半天,就可以完成了。但是水量被分配去了許多之後,有時候我們要把農田灌溉好,可能要等到三更半夜,還要繼續照顧灌溉水,是否被別人堵住,所以農田要有水,作物才能生長得很好,但是我這十幾年來,有了這森林生態的山坡農田之後,我才發覺到過去使用灌溉水量那麼大,實在太浪費了。
我在這將近一甲的土地上,種了許多的農作物,我發覺少量用水,種出來的蔬果,它的質地反而更密,更結實,自然它的營養素,還有口感香氣,甜脆度都非常甜美,我就因為少量的水去灌溉它,植物它的營養沒有被大量的水稀釋掉,反而少量的水剛剛好種植它,而給予多量的肥分,植物的營養素透過根部,吸取土壤裡所有它所需要的微生素、礦物質,土壤裡的微量元素太多了,您只要把土壤裡,有蚯蚓的糞便,拿到實驗室去化驗,您會很驚訝,這麼多的有益菌,您要當一個學者專家,可能發表不完,而這就是我這個愚人半農作家,寧可用唐吉訶德式的精神,繼續努力耕作這塊土地做研究,因為我們採收的蔬果都來自這塊田,我們每天的食用量,採收回來剛好足夠我們夫妻兩人吃,我們也想大量種植,但是這必須投資很多的機具、設施,所以十幾年來,礙於經費上的欠缺,我們想了很多的方法,但是就是不希望有壓力地過這種農耕的生活,所以老實講,是很矛盾的,這叫有所失,必有所得,得失之間,其實是很公平的。
我們享受這樣的自然農耕,也吃到這樣天然的食物,使我們的身體,身心靈都感到健康富足,也就是因為有這樣的收穫,我們才可以把它轉化為文章,來告訴您們,這樣的生活,許多人也可以辦得到。
現代人都跑到大都市去發展,我也一樣,我跑去大都市討生活,找機會創業,但是想要成功,必須靠許多的運氣,我想這種運氣不是每個人都有的,所以都市裡致富的機會很快,但是創業失敗的例子也很多。
反而我現在投入森林生態天然堆肥的農耕,更感受到鄉村農田的好處多多,其實要讓鄉村活潑有朝氣,還是需要您們這些有去過都市的人,您們想要有品質的遊憩生活,休閒活動,其實回到鄉下找一塊地,跟我一樣過這種生活,它就可以滿足您一輩子想追求的身心靈放鬆的理想。
您們這許多的都市人大量回到鄉村來發展,會改變衝擊鄉村這些固有的人,他們的觀念和習性,好的風氣,好的生活條件,這需要人們用善心去經營的,而善人多的環境,生活起來就會比較舒適。
回來吧!回來改變農村的生活,再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