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間福報 創藝.綠生活 傾聽老樹的身體語言
吳睿保/文
聽見老樹的聲音
至於怎樣才能讓老樹活命呢?老樹救援協會談到幾個重要觀點,以下僅舉其二,打破社會大眾的錯誤認知,強調友善無毒的植栽養護方式。
一.樹,才是最好的樹醫
「現代樹醫之父」美國學者Alex shigo博士於一九八五年提出CODIT理論(compartmentalization of Decay In Tree)樹木的防禦機制。Shigo博士多次提出傷口塗劑的真相,並以實驗證明其無效性。
Shigo認為,樹木處理自身潰爛的部位,一是在鄰近潰爛的區域形成防禦層,而非修復潰爛處,二是重新增生新的組織,強化支撐力量,與傷處共存。一旦人類以動物「癒合」觀點照看患部,過度挖掘,便會破壞防禦層,致使潰爛更趨嚴重,反成樹木死亡的幫兇。
故在發展新的技術前,要停止施做對樹木有害無益的治療方式。
二.樹也需要呼吸
呼吸會消耗樹體許多的能量(葡萄糖)。有消耗就需要補充,所以樹木也需要時時刻刻補充葡萄糖。
而樹木的葡萄糖哪裡來呢?樹木的葡萄糖由葉片「光合作用」而來。樹木的食物就是「光」,樹木的嘴巴就是「葉片」。葉片進行「光合作用」,將「水」、「二氧化碳」與「光」,轉換為「葡萄糖」(能量),向下輸送至需要的器官,給樹體各部位來使用。
而光合作用最重要的產物多數人認為是氧氣,並不正確。對樹來說,最重要的是葡萄糖。
當進行樹木修剪時,將葉片全數去除,就是切斷樹木的「器官」!樹木就無法得到能量來進行呼吸。那不就像是把我們的嘴巴封起來,讓我們無法進食一樣。人會死掉,樹不也會嗎?(節錄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