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這個構想已經醞釀很久了,農業是可以用天然堆肥種植成功的,我有十年的實務經驗,用共生農業森林耕種生態農園,可以取代農藥化肥的農作生產方式,所以我透過寫文章出書,一直把這種經驗推廣給社會大眾來認識,看能不能讓更多人來了解,農業應該要回歸天然農耕。
我在書中提議,用「三個十年救地球」的階段性計畫,邀請北中南各一萬人,共同來租一百甲 的土地,每個人可以分三到五十坪 ,用我這十幾年來天然堆肥的方法,來教導他們種植天然的蔬果,集眾人之力,形成森林生態農場,我相信他們來參與一定有所收穫,必定成功。
我因為有這樣種出成功的經驗,透過出版《共生農業森林耕種》系列電子書、紙本書,想讓更多人了解共生農業森林生態耕種的理念,但是要集合大眾的力量,是需要長遠周詳的計畫,我已經用十年的時間來實驗,確定可行,現在進入第二個十年,就是對外推廣,所以當台北市推出田園城市-校園小農夫的計畫時,就毛遂自薦,把我的理念和經驗告訴他們,教育局長亦很熱心發文給我,幾次的溝通,台北市教育局也把我列入農夫專家的名冊,我因此很高興可以進入校園推廣天然農耕的方式,可是後來他們就外包了,與我的理念不同。
之後,在人間福報筆耕,寫蔬食園地專欄,文中就寫一些自己的農耕經驗,希望能讓更多人重視共生農業森林生態耕種的農耕方法。
雖然我透過各種管道,努力想把理念推展出去,卻發現我的力量相當微薄,可是全世界的食安問題、環境污染問題、病蟲害的演化已經造成某些植物可能滅絕,如香蕉、檸檬、木瓜都將無法生存了。
眼見農藥化肥衍生的種種農業問題,已迫在眉睫,我就改變想法。
我原先的計畫都寫在《共生農業開講》這本書裡,主要在“三個十年救地球”、“森林台灣響徹全球”兩篇文章中。
我想如果把我的計畫讓更多人一起投入這種農耕方式生產,從一百甲 土地做起,擴展到一千甲 ,到千千萬萬甲,乃至全世界,比我推廣每個人從三十坪 開始,還要有意義多了。
除此之外,也能減少環境污染,讓資源再生利用。譬如樹葉、廚餘、農田裡生長的殘枝敗葉,我們可以在農場蓋一個針對農地大小所需要的堆肥場,上面就是天然堆肥,下面就是液肥,液肥灌溉,堆肥施肥,所有農作物只要肥份夠,就可以種植成功,所有的蔬果肥份夠,都可以成長得很好,這是千百年不變的原理,老祖宗用這種方法養育我們已經幾萬年,現代人用農藥化肥,不去做天然堆肥,那是違反自然,破壞環境,我們只是把正確的方法拿回來使用而已,這不是我發明的,我因為有親自耕種的十幾年經驗,想要把這個老祖宗的農耕方法,再重新推廣,成功不必在我。
目前台糖的土地對外承租一分地一年大約是五千元,一百甲 一年就是五百萬,租賃契約一簽就是五年為一期。如果以三十坪 計算,整年度每天的供應量以三人或是六人約略計算的話,三十坪 就是三到六人,三百坪 三十至六十人一分地,三千坪 三百人至六百人一甲 地,十甲 就是三千至六千人,一百甲 就是三萬至六萬人。
同樣的作物在不同地區所生產的品質會不一樣,所以目前若以南部一百甲 土地來規劃種植農作物的話,可能必須先以每一甲地種一樣作物,十甲 地就是十樣,一百甲 地就是一百樣蔬菜的種類,以常住每日所需的菜量,這樣子一百甲 的土地,就可以有多樣性的生產農作物的收成,以後農場營運上軌道之後,再來規劃北中南各一處,有一百甲 或以上的土地來規劃生產農產品的量。
以後農場真的要發展的時候,會有更多的細節會寫出來,包括人員的編制、機具的運用、菜苗菜籽的採購,每一甲地什麼時候種什麼作物,什麼時候採收,採收多少的量,這些都會整年度,長久的細節做紀錄,當然除了蔬菜還有穀類、果樹,都會慢慢發展,甚至會有乳羊的牧場,因為養乳羊,羊是吃百草,只要是綠色植物都吃,所以牠們的糞便、尿液就是非常好的堆肥原料,羊乳又可以提供補充營養,凡此種種相關細節計劃書,無法詳細寫清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