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和一位在書市裡,經營了三十幾年之久的前輩聊天,對今日台灣書市之慘澹經營,有很多的感慨,而我是一位初生之犢不畏虎的新手作家,雖寫書出書也有十年的歷史,但就不知道書市為何這麼混亂,也許是我有點幸運,第一次出書就賣了不錯的成績,第二本書出版之後,帶動第一本書(現改名<老師夫妻的家園夢碎>,第二本書<投資客的賺錢術>),這兩本書正在書店熱銷的時候,我的經銷商換老板了,也就是跟我訂契約的前老板已經把經銷書的物流頂讓掉了,來了新老板可能對書的市場不是很熟悉,就交給員工去打理,員工是領薪水的,書賣的好壞與否,員工當然不會很賣力去打拼,不像之前那位老板是自己在經營,對每一本書賣得好不好,都會投入很多的心思來調整,怎麼讓每一本書賣得更好,所以老板如果是外行的,很容易就會被員工給搞砸,果然不出十年,這位新老板也把這書的經銷物流給頂讓了,接下來他們這家物流是否能夠繼續發展,我也沒有意見,只是我這個作家對經銷商,還有書店的整個賣書的心態,一直搞不懂,明明我的書就是賣得不錯,為什麼經銷商總不鋪貨?
他們不鋪貨,我的書就不能鋪貨到書店去賣了,是什麼原因至今我仍然搞不懂,他們經銷商可以這樣子不負責任,把我這個向多家銀行借錢來印書的作家,就這樣被他們捉弄,這樣不負責任丟著不管了,說實在的,十年前我真的很生氣,但是我生氣有什麼用呢?從合約書的內容來看,我生再大的氣,也不能對他們提出損害賠償的告訴,即使可以提告,那對我又是一種折磨而已,所以我只能自認倒楣,倒楣的背後問題跟著來了,我借錢的銀行一家一家天天來催債,您知道那時候,台灣有多少人被銀行催債,催到上吊跳樓燒炭服毒自殺的嗎?
我以前在一家公司上班的時候,看到同事在上班時間,老是被銀行的人打電話來催債,催到上班的精神都快崩潰了,那時候公司的老板就說以後來應徵的,只要查到有欠銀行債務的,通通不錄用,所以為什麼台灣有許多的工廠或公司行號請不到人,就是台灣有將近三、五十萬人欠銀行卡債,法拍屋的債務加起來也超過幾百萬人啊!政府會不知道嗎?政府是很清楚的。只是為了某種政策必須犧牲人民,金管會也跳出來為銀行說話,對這些欠銀行錢的人出來抗議或提出救濟,金管會是百般的阻撓,照理說金管會是金融單位的管理者,應該管好銀行,不要亂放款,要讓銀行放款更謹慎才對,沒想到金管會卻反過來幫銀行壓制老百姓,這不是很顛倒嗎?這樣的政府老百姓會喜歡?會信任嗎?幾百萬人的生計吔!就像我,我借錢來搞出版,我也評估過我自己寫的書,出版之後,會不會有銷路,有銷路,借錢印書就等著回收再來談發展,借錢有借有還,這是社會公認的道理,問題是借錢借到像地下錢莊一樣的重利,利滾利生生不息,這樣下來,老百姓哪有什麼能耐可以還得起啊!這不是政府在幫這些如強盜土匪的地下錢莊,在吸人民的血汗錢嗎?我為了出書搞到現在生活上,進沒路,退沒步,舉步艱難,但是寫書這條路都已經撩落去,可以不寫嗎?就像學徒出師的人,都已經出師了,能夠不做這行嗎?問題是做一行怨一行,我這行飯也不是很好吃,現在您會寫書沒什麼了不起,寫好了書,印好了書,要拿到什麼地方去賣,才是問題呢!書店説有的書,客人要買,經銷商說沒貨,經銷商說書送給書店,書店嫌這個嫌那個,遲不下訂單,一本書要出版順利,送到書店去賣,大部分都被大的出版社給包了,這不就是知識壟斷嗎?讀者跟作者哪有什麼選擇?書是知識的傳遞,它應該要讓全民去選擇這本書,是不是人民想要看的,由市場去做決定,這本書的好壞可受公評了嗎?問題是讀者看不到所有作者的書,作者的書都被一個關卡,一個關卡,限制住了,照理說政府有個文化部門,應該要廣設平台,在全國各地的文化部門,將全國每個月所出版的新書,放在平台讓民眾去看,去挑選,好的書,有人要看的書,就可以在市場流通了,這個作者寫的書,有很多人願意看,很多人願意買,這樣的書才叫做符合市場的暢銷書,如果有很多作者的書都暢銷的話,那不就可以帶動國家的讀者群眾了嗎?
國家的讀者群多了,閱讀風氣就很盛了,閱讀風氣興盛,國民的素質知識水平自然提高,眼光視野就可以更寬廣,要國際化、國際觀就會比較宏偉,人有了豐富的知識,國際視野是不是很宏觀通達?跟其他的國家人民交流起來,人家會說您們的國家人民素質很高,每一個坐在公車上、地鐵上、火車上、飛機上,到處都有人在看書,您說這個國家不會興盛嗎?
這幾十年,我常常逛書店,我發覺要找到一本好的書,或是我想要看的書,愈來愈不容易找到了,書店逛來逛去,就那幾家出版社,同樣的作者群,要不然就是一些報紙哄出來的奇幻小說,然後拍成電影,成為現在主流的閱讀作品,這些奇幻小說寫出來的書,對人的品德或是人的修養、知性,會有幫助嗎?
說實在的,我比較喜歡看像《黑奴籲天錄》,海明威的小說、歌德的《浮士德》、尼采的《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》,這些深度哲學性的書,有些宗教的書,像達賴喇嘛、星雲大師、阿姜查、鈴木大拙,這些都是屬於好書,還有世界知名的文學名著。
過去很多出版社都會一系列、一系列出版,那時候的出版業,也都很會挑書啊!這種書對閱讀的風氣比較能夠深耕,像這種書我們國內的作者,應該也都可以寫得出來,但很可惜的,國內的作者寫的不是純文學,要不然就是社會寫實的內容,真正能成為暢銷作家或是知名作家,就那麼幾位而已嘛!
我實在很懷疑我們國內真的沒有人才可以寫出好書嗎?
我覺得我們台灣的出版業跟書店,對這個閱讀的風氣,愈來愈差,甚至年輕人、小朋友、大學生、社會大眾,愈來愈不想看書,甚至都不想看書,要負很大的責任,因為出版社跟書店都只是為了要製作暢銷的書,能夠在短時間把書賣出去,賺了一把錢,就不管讀者的反應了,讀者對這些靠媒體、靠宣傳、靠包裝所製造出來的書,只是一時的興起,或是跟著潮流,跟著流行,去買這本書回來,表示他很有水準,這本書的內容耐不耐看,有沒有保存價值,他們回去之後,看一看之後也沒什麼,搞不好他就丟到垃圾桶裡了。
這種書在國內的書市裡,多的是,都是靠宣傳,靠包裝,用這種手法製作出來的書,能夠帶動閱讀風氣嗎?那是不可能的。
所以我在書這條路的市場上,碰到一位經營四十幾年的盤商,他說我們中華民國的書市,怪事特別多,爛書也可以暢銷。暢銷的作家可以東抄西抄,一本一本的出,內容都差不多,還是一樣暢銷,他說他賣書都賣得很奇怪,這個就是書市的怪事特別多,好書賣不了,爛書特別暢銷,都是靠關係運作包裝啦!宣傳啦!廣告啦!人出名了,隨便寫的書都有人搶著要,所以不是書的內容寫得好,才出名,是會宣傳打廣告,運作人際關係,才出名。
等出名了,賣書就大家搶著要啦!所以他鋪貨鋪到現在,是每況愈下,愈來愈不好賣啦!可能以後都沒書賣啦!只有聳動的雜誌、色情漫畫,還有寫真集,影歌星的八卦新聞,就是這些在市場上流通比較快,反而想看好書的,人家說那是頭殼壞掉。
國內的書市都搞到這樣子了,政府跟民間團體才想要來推動閱讀,那不是很可笑嗎?真正的閱讀應該是人們真的想要去看他想要看的書。一本書就像三國演義、水滸傳、紅樓夢、西遊記、封神榜、岳飛傳,這樣從古流傳至今,這些書會讓人們一個世代、一個世代百看不厭,照理說這些書應該在書店更容易買得到才對啊!
以前是,但是現在就比較少了,因為這些沒有版權的書,好像每一家出版社都可以印,所以書店也就沒有辦法每一家都擺上去,還有出版社也不想培養好作家,培養好作家要花錢啊!
現在出版社是用不花錢的方法,來出版賺錢的書,還有您想出書,就拿錢給出版社,能不能上架?就看您花多少錢,再來做決定。
書店那邊會想說,錢您都賺走了,擺這種爛書到我書店裡來,那不是給您裝一個門面而已,所以一本書在書店上了架又下架,上架下架退書率很高啊!百分之五、六十以上啊!
等於現在全部的書,在全國的書店裡跑,有一半以上都在物流業載來載去,出版社出的書,有這麼多退貨率,那就有問題了,而我兩本書印了六千本,誠品、金石堂、博客來,甚至在奇摩站,打上吳睿保三個字,有關的書店都會跟您說,沒有庫存,銷售一空,我的書銷售一空,不是我說的,是現在的網路很厲害。
打上我的名字吳睿保,全國各書店有電腦的,或是國外其他網路書店,都會說沒有庫存,銷售一空,像我這種菜鳥的作家,沒有背景,不做廣告,不靠關係,不會做公關,又不會宣傳,算是書能夠賣光光,卻進不了書的主流市場,我還傻傻寫了一套又一套的書,在谷歌網路發表,每篇文章都有三、五百人,一、兩千人,甚至上萬人來看,我寫這樣的書,一系列、一系列想要出版,在中華民國的台灣,卻再也沒有上這些主流的書店了,這我就很奇怪了,這就是台灣的出版業、書店在搞閱讀,真是亂來。
這是知識壟斷,全民的閱讀率都被壟斷掉了,政府部門那也就不用說了。
大家在提倡閱讀、閱讀、閱讀,閱讀真可愛,有好書、有我愛看的書,我才要閱讀,所以請出版社、書店,這些搞書市的大爺,就發發您們可愛的慈悲心,來給新的作者一條新的出路吧!
今天就寫到這裡,以後再說!